選國企,最看重福利待遇
國有企業能提供發展機會,運營管理規范,薪水也不錯,成為畢業生求職的“香餑餑”
“對擇業方向,我首選央企、大型國企,其次是政府機關、事業單位,再次為外資或民營企業。”即將畢業的吉林大學研究生李波說,“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家國有銀行的筆試,現在還不知道成績,但我希望能盡力把握住這個機會。”
李波認為,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大,成效也很明顯。很多大型國企薪資待遇高、運營管理規范、發展機會多,很受大學生歡迎。相比較而言,反倒是很多民營企業待遇不高、管理不規范、家族文化太濃,缺少吸引力。
“外資企業也不讓人放心。”李波說,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,一些在華外企大量裁員,給他和他的同學們留下了“不牢靠”的印象。“以前我最想去跨國公司,覺得可以開拓視野,工作也有挑戰性。但現在觀念完全轉變了,收入穩定、福利有保障才是最實在的。”
據記者了解,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大學畢業生求職的“香餑餑”。李波說,如果能去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移動等國有大型企業的總部工作,那當然最好。實在不行,去這些企業的二級單位也很不錯。
“去國企工作,當然還需要有編制。”李波說,他有一個親戚在當地電力公司工作。在這家單位,有編制的員工和沒有編制的員工不僅在收入上相差懸殊,而且福利待遇、發展空間也完全不同,“沒有編制的員工只能是邊緣人。”
2008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的凌宇,現在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規劃部工作。如今,凌宇的月收入已達到6000元,住房公積金、養老保險等也不用他操心。“單位都給包了,不用個人管。”凌宇說,回頭來看,他很為自己當時選擇進國企而慶幸。
凌宇告訴記者,他們班的同學有一半以上進了國企,還有兩三成選擇了公務員或讀研,到外企、民企工作的只有一成多。
據了解,很多大學生認為國企工作強度不大,比較容易對付。但實際上,很多國有企業的工作也很繁忙,尤其在業務部門,可能需要經常加班。對此,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必須保持清醒,不能存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。